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关则驹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动态】画与画的故事之四——《热情奏鸣曲》

2015-05-12 15:27:20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
A-A+

  

  《热情奏鸣曲》 54.5x76cm 1979年作

  1979年的最后一天,在新年到来的前夕,则驹画了一幅与之前的风格截然不同的画。

  画中正弹琴的女子是省民族歌舞团的钢琴老师何瀚,她那时刚从广州音专钢琴系毕业。她和妹妹何琪都教过我们的女儿钢琴。何琪后来考上上海音乐学院。

  则驹对何瀚很看重,有时,我们会怀着敬意请她弹奏一曲《热情》或《悲怆》,或者随她乐意弹什么,而她会很认真地弹奏,我们亦会很认真地倾听。在当时的海南岛能听到这样高水平的钢琴演奏,感觉很幸运。

  因此,当则驹说要画一幅何瀚弹琴的画时,感觉很兴奋。

  何瀚住的是集体宿舍,钢琴就在她的房门口,则驹是坐在走廊写生的。

  何瀚问:“弹什么?” 他说:“弹贝多芬的《热情》吧。”

  则驹要何瀚只管弹琴,别理会他。

  于是,何瀚就如正式的演奏般地,双臂垂下,微低下头,静了静,然后慢慢地吸一口气,轻轻抬起双手,熟悉的乐章从她的指间流出。

  随着情绪的深入,她自然地晃着身体,手指灵动。

  则驹全神贯注,画笔在调色板和画布之间运动得很快,仿佛在追逐着感觉,而感觉紧随音乐。

  琴声在流泻,颜色在挥洒。

  他把所看到的、听到的和感受到的,于同一刻融入画笔和色彩中,迸发于画布之上,就如同这迸发的乐章一样。

  所有人都屏息静气,包括从走廊经过的人。

  半天过去了,时间都好像凝结在一起。他把一块白布变成一幅让人意料不到的画。这是一幅与以往不同的画,他也不同以往地在画上签了五次名字。

  “贝多芬的《热情奏鸣曲》气势磅礴,发出了贝多芬深长而热情的呼喊。它不仅是内在的感情狂澜和选材的紧凑使人震惊,而且是那些最富于表情的音乐手法,把全部汹涌狂暴的因素完全置于了一目了然的形式里令人赞叹”。——今天,我从网上查阅了关于贝多芬的《热情奏鸣曲》的简介,摘录了几句。

  在1979年的那个除夕,则驹用心来感受。如果则驹是一个对音乐冷漠的人,他一定不会画出这幅画来。

  事实上,则驹在广州美院时便爱好古典音乐,他自己就会哼唱一些曲子,或是某一部交响乐著名的主旋律。

  1969年5月,我们在广州结婚时他刚毕业,被借调到广州参与“纪念***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”的创作工作,每天回农讲所作画。那时我们一无所有,借住的是他弟弟去北大荒后留下的一间狭小阴暗的房间,而我必须一个月后返回海南。这时,则驹做了一件大气的事:他借来了一套唱机和一叠唱片!我们关紧门窗,调低音量,听着熟悉或新鲜的曲子,让我们一生中这段重要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。

  而这充实与快乐是必须压抑着的,因为那是“**”期间。

  后来,唱片的主人索性把自己这批心爱的黑胶唱片都送给了他。包括有贝多芬的《春天奏鸣曲》、《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》,鲍罗廷的《中亚细亚大草原》,德沃夏克的《自新大陆》,还有《1812序曲》、《亚莱城的姑娘》、《帕格尼尼》等等,足有大半纸箱子。在七十年代,这是非常珍贵的。

  随着“**”结束,人们的心态慢慢恢复正常,我们也不必躲着听这些音乐了。

  为了能有好的音效,则驹用几幅画作代价,请一个很懂行的发烧友帮自己装了一部可以达到“单端推挽”功能的功放机。自己还用一把电工刀、一把锯和几张砂纸,做了一个设计很具现代感的音柜来承放这套机器。

  恰好我的一个在五指山林场工作的舅舅来探望,了解此事后便说要为我们造一个好音箱。舅舅伐倒一棵大树,取树心的格木,按则驹画的图纸,做了一个重极了的大音箱从五指山运过来。

  一切都有了,只差喇叭。

  机会来得很及时,他到北京出差。在王府井百货大楼,那十二寸喇叭似乎在等着他。那十二寸的纸盘可是不能有丝毫压痕的,于是,在火车上、在公共汽车上、在海船上,他便一路小心捧着,从北京到广州,然后回海南。

  蔚蓝窗口下的音柜,墙上的油画,墙角的画架,还有自造的一对在当时是极奢华的沙发——当音乐响起,当画笔提起,当暖洋洋的海风把窗帘吹起,这个位于三楼顶层东北角的房间就有点浮在窗外椰树顶上的感觉。

  曾有一位上海画家来访,见此他感叹,海南怎么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!一走进来便感觉眼前一亮,他说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。

  我们喜爱每首乐曲,常常会在播放唱片时跟着旋律哼唱。则驹画画时最爱听苏联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《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》和《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NO.1》,当他听和画都到得意处,会忽然大声跟着哼唱,眼睛盯着画布,举起拿画笔的手臂作势。我们的大音箱把音乐远远地传送到房子旁椰树夹道的小公路,尤其当柴可夫斯基的《1812序曲》的炮声响起时,路上的行人会抬头张望我们三楼的这个开得大大的窗户。这也是则驹最兴奋得意的一刻。

  我们感受到的不单只是音乐的快乐,还有无拘束的,感觉被释放的自由随性,甚至有点放纵的快乐。

  在七十年代最后一天的这个上午,则驹挥洒在《热情奏鸣曲》上的是他的心情。

  ——此刻,我听着电脑下载的《1812序曲》,似乎又看到那个仿佛悬在椰树顶上的、灌满了音乐的小房间,熟悉的乐曲裹拥着熟悉的感觉在心里回荡,眼泪涌上眼眶,我忍不住低泣……

  继《热情奏鸣曲》之后,是1980年的《少女·百合花》,1981年的《时间与空间》,1982年的《可可园里的归侨姑娘》,1983年的《可可园》,以及《初春的气息》、《融:金色的秋叶·人体》、《融:青草地·人体》、《对话》、《光与影》、《作曲家》、《无花果》……直至1988年的《自画像·同代人》。这些作品在那个时期给予人们清新而深刻的印象。

  这是他艺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时期。他已无障碍的油画技法,在这些作品中表述了自己略为超前的创作理念,并从中获得饱满的创造的欢愉。

  这幅不同以往的《热情奏鸣曲》,是很值得珍视的。

  2012 写于小洲

——摘自画集《独行者 · 关则驹》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关则驹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